
SERVICE PHONE
1388068322发布时间:2024-07-13 01:09:34 点击量:
“杜苏芮”为什么有名有姓?丨中国武术如何影响世界?这几天,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过,“杜苏芮”这个名字似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姑娘,人们怎么给超强台风起了这么个名字呢?这就要从台风的命名说起了。
在20世纪中期至1999年星空体育,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区域的台风会以美方给它们起的名字作为非正式的名称,这些名称一般是人名(最初全部为女性名字,后来也引入了男性名字)。
在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台风委员会决定从2000年开始。在西北太平洋形成的台风,要用更加“亚洲”一些的方法命名。
组成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提供10个名称,这140个名字组成一个台风命名表。台风形成之后,就按照命名表的顺序,依次命名。也就是说,台风的名字是在它们形成之前就定下来了,台风自己没得选。
这些名字当然是五花八门了,比如中国提出的10个名称分别是海葵、银杏、风神、杜鹃、木兰、悟空、白鹿、海神、电母、海棠。
而这次轮到的“杜苏芮”是韩国提供的,虽然听起来像某个小姑娘的名字,但实际上是韩语里“鹰”的意思,难怪“杜苏芮”这么厉害。
而排在“杜苏芮”之后的名称是“卡努”,目前“卡努”也正在形成中,预计可能会在8月初从浙江省登陆。
29日,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男子南拳项目诞生了本届大运会首枚金牌,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武术的魅力。
中华武术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为了生存而与野兽搏斗的狩猎以及渔猎活动,这是武术技击滋生的原始土壤。在先秦时期出现的祭祀仪式、庆祝活动的武舞是武术套路的早期萌芽,而行步闭气的内外可以看做武术共发的肇始。
先秦时期并没有“武术”一词的使用,但有“刑天舞干戚”等武舞的传统。在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兵时代,开始有了越王剑、夫差矛以及“射、御”“舞象”“隆技击”等未被称为“武术”的武术萌芽状态。
魏晋时,陈寿在《三国志·刘封传》中首次使用“武艺”一词。在这里“武艺”是对手搏、击剑和射箭等实用搏击术的整体描述。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武术”称谓是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录有颜延年《皇太子释奠会作诗》中记载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但这里的“武术”主要指军事技击术。
此后“武术”很少见于文献资料记载,但武艺却在宋元发展为“十八般武艺”,不过这里的“武艺”主要指的是兵器,说明宋元时兵器种类已相当丰富。武术称谓在初年因《中华新武术》《申报》描述冯婉贞“自幼好武术”之中再现,其通用性就此沿用下来。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由来已久,早在汉代,中国的刀剑之术、角抵和相扑便开始东传到日本。近代中华武术国际传播更多的是由华侨华人或者精武体育会(这样的组织)来完成的。当代的功夫影视国际化传播、外交武术表演团以及改革开放后频繁的武术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武术赛事,都为武术文化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贡献了力量。我国武术有129个拳种,这些拳种在不同的国家传播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就目前而言,国际化全球化程度最好的拳种是太极拳。